六爻里的经典句子,六爻严争鸣程肉长图-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内容导航:
  • 周易里的经典
  • 六爻书籍推荐
  • 《周易》是本怎样的书,它主要写的是什么,里面的一些经典句子有哪些
  • 六爻有那些经典古籍?
  • 六爻老师,看幸福
  • 六爻详解
  • q1:周易里的经典

    易与成语 否极泰来: 物不可以终通,故泰极否来;但物亦不会终否,故否极泰来,这些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理。(周易??否 )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倾否,有否极泰来,转变于顷刻之际。上九以阳刚之才,居否卦的终极,能倾覆其时代之否塞,所以不曰“否倾”,而曰“倾否“。因先必有危亡之惧,通过人的努力而转化,及终得“倾否“之喜 。 乱极必治: 乱极必治之理,见《周易??蛊卦》。蛊卦卦辞说:“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这就是说 ,蛊是天下乱而多事,因本卦卦象,下巽上艮,巽顺艮止。居上位者,如艮之静止而不动作,颓废偷安;居下位者,如巽之卑顺而不敢违杵,因循苟且。上下彼此懈怠,积弊而致蛊之败坏。又本卦卦性,上刚下柔。上太刚则情不下达,下太柔而情难上达,上下不交所以致蛊。但天理之常,乱极必治,因败坏而出了事故,不是坐视不理,就可拨乱反正,必须整治一番,才能涉险济难,利泽万物,这就是卦辞所说:“利涉大川,往有事也。“ 防微杜渐: “防微杜渐“,可参《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这就是说,当我们足下踏着霜的时候,就应想到阴寒已甚,阳气渐消,天气就要逐渐冷到结成坚冰了。比喻到人事上来,就有“防微杜渐“的意思。如殷纣之宠爱妲己,咸丰之纵容慈禧,不慎之于始,以致身败国乱。如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矣。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些都是表示未注意“履霜“的坏信息而加以防止,从而酿成“坚冰至“的祸患,天下之事,大多如此。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顺之则为祸,当防微杜渐。 弟子舆尸: “弟子舆尸“,语出《周易??师卦》九五爻辞。九五爻辞说:“长子帅师,弟子舆尸。“长子指九二之丈人,使帅师以征;弟子指三四之小人,用以监军,此必然取舆尸之败。因本卦六五君主过于阴柔,不知任将在审慎与专一,若任长子而使弟子参与其权,任君子而使小人参与其权,出师名义虽正,必有覆败之辱,故曰“弟子舆尸,使不当也。“舆,在此指战 ;尸,指战死之人。舆尸,指用战车载尸而归,形容大败之状。 物极必反: “物极必反“,是事物变化的普遍规律,现举剥封之象说明之。剥封上昆下,五阴又自下渐长,消剥在上之一阳,阴盛阳孤,势将尽剥,这就是“物极必反“之象。凡事物发展到了极限,都会定向它的反面,如病情发展到了极限,就会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出现假寒真热,假热真寒的症状;舆论造过了头,就会言过其实,文过饰非;遇事过于残暴,逼人大甚,就会引起反抗,这些都是物极必反的例证。 易更三圣: 问:请谈谈“易更三圣“。答:奠定易学基础,推动易学发展的“三圣“,就是指伏羲画封,文王作势辞、文盲,孔于作家、象、系辞及易传。后来又有易为“四圣“之书,则加上周公作又辞。 周流六虚: 问:何谓“周流六虚“? 答:“周流六虚“,语出《周易??系辞下传??七章》。六虚,指封六位,六位无固定之物,如虚的空套于;周流,指阴阳刚柔,往来变化于爻位之中。《易例》说:“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矣。天地,有乾坤之象也;设立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指日月),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幽潜沦匿,变化于中,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何天之衢: 问:“何天之衢“怎样解释?答:“何天之衢“,语出《周易??大畜》上九又辞??上九又辞说:“何天之衢,亨。“何音荷,有担负、肩姚之义;衡,指四通八达之道,天衢喻朝政大事。因上九大畜大道已成,往日乾阳不可上进。现在可以上进了,往日贤才不得用,现在贤路大开,可以得用了。君子才德充实,又得大有作为之时,故象辞曰“何天之衡,道大行也。“ 参伍错综: 答:“参伍错综“之义,参,指用参天之法,即取奇数一、三、五;参伍,即取一、五之数而三之,以为十五之数。错,指洛书之图皆三三纵横,可以罗络而数,其数皆十五,这就是错;综,会三个五以为十五,而又三其十五以为四十五,这就是综。《易原》说:“若其错综所及,功用不胜其广矣。……推一五而三之以为十五,十五已见,又从而三之,则夫始而象变五矣,已而为参两之九六也,已又为七八之六子也,则八纯卦已成,而六十四卦者悉有其象矣。 革面洗心: 答:“革面洗心“,见《周易??革卦》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小人,在此指百姓;革面,言百姓旧日屈从于暴政,面从而心不从,今则革除其表面之假意屈人,而真正心悦诚服,拥护新政,故日“革面洗心“,也就是顺以从君意。 承乘比应: 答:“承乘比应“,讲爻与爻之间的关系。承,在六爻顺序中,凡阴爻对上一爻的阳爻关系,称为承。如井卦,初六爻承九二爻,六四爻承九五爻等。乘,当阳爻在上时,阴爻对阳爻称为乘。如泰卦,六四乘九三等。比,指阴爻与阳爻的相邻关系。初与二,二与三,三与四,四与五,五与上,都呈比的关系。如观卦,六四比九五等。应,指六爻中,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之间的呼应关系。如否卦,初六应九四,六二应九五,六三应上九等。 类族辨物: 答:“类族辨物“,语出《周易??同人》卦辞。卦辞说:“象日: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类族? 朋友讲习: 问:请谈谈“朋友讲习“? 答:“朋友讲习“,语出《周易兑卦》卦辞。卦辞说:“象日: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丽有连的意思,兑为泽,上下皆兑,有两泽相连,互相滋益之象。结合人事,朋友互相讲所不明之理,习所不熟之理,也可双方互相滋益,故日“君子以朋友讲习“。来知德说:“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水就湿,各以类而相从,朋友之道,不出乎此。……朋友之间,从容论说,以讲之于先,我又切实体验,以习之于后,则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 涤诮鹉灸: 问:何谓“系于金木尼“? 答:“系于金木尼“,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其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两派六宗: 问:请介绍一下易学的“两派六宗“。答: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派和义理派;六宗,一为太 l遗法,二为京房、焦赣论机祥,三为陈持、邵雍穷造化,四为王粥黜象数,五为胡援、程颐阐儒理(实际应为程、宋),六为李光地、杨万里参史实。《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说:“《左传》所记诸占,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人于机样,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为胡援、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为李光地、杨万里,又参证史实,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源六宗,已互相攻驳。“ 承筐圭羊: 答:“承筐圭羊“,语出《周易??归妹》上六爻辞。上六爻辞说:“女承筐无实,士圭羊无血,无攸利。“本卦上震下兑,兑为女,震为士。古者新婚夫妇祭祀,女妇提竹筐以采苹蘩之类,男子宰羊而盛于鼎俎,若筐中空空无物,屠羊无血,空筐死羊,意味着夫妇之礼不成,故日“无攸利“。 治历明时: 问:请谈谈“治历明时“? 答:“治历明时“,语出《周易??革卦》。如说:“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之“,指水火不能相容,即自然界相互革命之象。“治历明时“,指治世的大从君子,取象于历法,因时而革。如昼夜不同为一日之革,晦朔不同为一月之革,分至不同为一季之革,四时不同为一年之革等。但古代帝王,改朝换代,必须改历,这亦取“治历明时“之义。《周易玩辞》说:“凡改世者必治历,改岁者亦必治历,治一世之历者,可以明三正、五运之相革,治一岁之历者,可以明十二岁、六十甲子之相革。“ 舍尔灵龟: 问:请谈谈“舍尔灵龟“? 答:“舍尔灵龟“,语出《周易??颐卦》初九爻辞。本卦上艮下震,上下皆为阳爻,中为阴爻,大象为离,有灵龟之象。阳刚之爻,本以能养人为贵,但其位卑,无养人之功,有待正应之四以养之,故日“舍尔灵龟“。 制器尚象: 答:“制器尚象“,也就是观象制器,这应该说就是中国古代对科技发明所用的辞语,但学者在探讨时有不同意见,这里引顾颉刚和胡适的一场辩论:顾颉刚认为:《系辞传》把制器都归于圣人看了卦象而制作的,这不合逻辑。这等于把一切文明都归于易卦,而易卦又归于圣人所画,圣人由卦形而悟出新器具,这是莫须有的事。造船一定是看了木头浮在水面而想起的,不是看了涣卦的结果。胡适认为:观象制器是一种文化起源的学说。所谓观象,只是象而已,并不专指卦象。卦象只是物象的符号,见物而起意象,触类而长之。若不依据历史上器物发明的程序,乃责数千年前的人见了火上水下的卦象何以不发明汽船,这是违背历史发展程序的。瓦特见水壶盖冲动,乃想到蒸气之力,这就是观象制器,牛顿见苹果落地,乃想到万有引力,这也是观象制器,同样是有象而后制器。 参天两地: 答:古人以五行数为基数,按奇阳偶阴的原则,所以“参天“则用天数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两地“则用地数的二、四而成其为六。推之则不仅乾阳用九,坤阴用六,举凡阳爻皆用九,阴爻皆用六,故日“乾之策二百一十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以应周天三百六十度。《易原》说:“参天云者,并天之一、三、五而成其为九也,阳主进九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阳进而极也,故圣从画奇以象乎天,而名其爻为九,命其卦为乾也。两地云者,并地之二、四而成其为六也,阴主减六者,在天地后五数中,阴退而极者也,故圣人画耦以象乎地,而名其爻为六,命其卦为坤也,此其倚数以成九六之初也,……则卦数在易,无有不生乎天地五初之数者也“。 丧牛于易: 答:“丧牛之易“,语出《周易??旅卦》上九爻辞。上九爻辞说:“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因本卦上九当羁旅穷极之时,在上而过于高亢,故无守卫之人,而丧牛于田边之地,造成了欲行无资的境地,祸生于所忽而不自觉,故日“终莫之闻也。“ 官衙南向: 问:何以“官衙南向“? 答“官衙南向“,从历史上的帝王宫室,到府县衙门,都一律南向。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各省、市、县的衙门,都是南向的,所以有“小小衙门向南开“之俚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起源于盖天派的古天文,南向以立圭表测日影,或南向立竿见影以测晷景。南向有方向为正,目标光明和纪念南向测日影所取得的伟大发现,因为前人在古天文的观测中,发现了一整套认识、分析、处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由此可见官衙南向的意义了。 系于金木尼: 答:“系于金木尼“,语出《周易??女后卦》初六爻辞。初六爻辞说:“系于金木尼,贞吉。“其象辞又说:“系于金木尼,柔道迁也。“女后者,遇也,女后卦初六,一阴始生,当遇之时,阴不当遇乎阳,宜静自守则吉,故有“系于金木尼(音痴),贞吉“之象。木尼在车下,可以制止车轮不动,金木尼指基坚固,本卦上乾下巽,乾为金,所以有此象。 革故鼎新: 答:“革故鼎新“,语出《周易??杂卦传》。杂卦传说:“革去故也,鼎取新也。“鼎卦上离下巽,巽为木,离为火,木上燃火,有烹饪之象。《释文》说:“烹,煮也;饪,熟也。“即以火烧鼎,变生物为熟物,这就有“革故鼎新“之义。后来引伸到社会上,以革除旧政,建立新政,拆去旧房,建成新房之象,称为革故鼎新。错综复杂

    q2:六爻书籍推荐

    《易经》入门的三本必读书
    易学著作汗牛充栋,流派纷呈,随便哪个学习《易经》的人都可能给初学者开一套书单,列出十本八本的必读书。但是,以我二十年学易的经验看,对于普通读者来讲,或者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讲,以下三本书才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必读书目:
    一是,《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寿祺的老师是民国易学一代宗师尚秉和,尚氏为晚清进士,所著的《周易尚氏学》堪与程颐的《周易程氏传》和朱熹的《周易本义》比肩。黄寿祺和他老师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辈子主要的精力都在这一个领域里,所以,他们的易经研究是极深厚和纯正的。
    黄寿祺的这本《周易译注》参考书目有上百种,包括了汉代以来的主要易学代表作,对于《易经》六十四卦卦爻辞的注解都是经过了广泛对比和研究,而得出的最为适中的方案。当然,对《易经》卦爻辞的注释,没人敢说只有自己的正确,这本书也一样,但它肯定是最值得作为参照的。有这样一个注释本为基础,再去参照其他注释本,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就比较通达了。
    这本书首次出版是在1989年,可以说是黄寿祺先生的毕生成果,1990年黄先生就仙逝了。张善文是黄先生的研究生,网上可以找到他的视频。
    二是,《易经杂说》(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现在几乎是国学的代名词,他的这套国学经典解读的书洛阳纸贵。他是个杂家,什么都研究,又有旧学的底子,而且青年时期经商失败,他要靠讲学来谋生活,就像今天的各种培训师,所以他的书就比较适合大众的口味。可以说,他是大众国学的开创者,于丹、易中天都是步他的后尘。
    这本《易经杂说》也是他的讲课稿整理而成,比较口语化,思路开阔,把阴阳、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天干地支、风水、命理等等相关的知识都融汇进来,并努力说明这些思想的“科学性”。
    这本书展示了一个中国民间文化中的《易经》,其中又有一些南怀瑾个人的独到领悟,那种中国古典文化的味道极佳。不过,南怀瑾重领悟、轻训诂在这本书里也有体现,对于卦爻辞的解释太随意了,比如山水蒙,他解释为水气濛濛之意,让人大跌眼镜。
    这本书首次印刷在台湾是1987年,1996年大陆出版,至今发行超过30万册,是同类书中最畅销的。
    三是,《简易经》(谷园著,天地出版社)
    这是我偶然看到的一本新书,它对《周易》的理解很契合我的思路。它是从《大象传》入手来理解卦爻辞,并由卦爻辞的字面之义进一步诠释出其人生日用之理。王夫之曾讲:“大象,圣人之所以学易也。”《大象传》是承载着《易经》的义理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是出于其中。
    历代研究《易经》有一大难点在于,“十翼”对经文的阐释不尽统一,而研究者强求统一,就卡住了,就像有四块表各自显示不同时间,你要认为它们都准,那就没法弄了。《简易经》以《大象传》为统领、为基准,去解读六十四卦,抓住了象与义理,这样每一卦都成为一个具体人生情境的分析,非常简明易懂。所以,该书有“史上最简明易懂的易经解读”之称。
    对于《大象传》之外的九个传,书中整理为“九翼辑录”,分成“经赞”、“天地之道”、“为人之道”、“做事之道”等几节,梳理得也很清晰。另外,附录的对《左传》、《国语》中二十多个筮例的解读挺详细的,有开创意义。作者结合《梅花易数》发明的“时象占筮法”也有点意思。
    以上三本书各有优缺点,一起读就齐备了:《周易译注》严谨规范,《易经杂说》开放丰富,《简易经》简明新颖。

    q3:《周易》是本怎样的书,它主要写的是什么,里面的一些经典句子有哪些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六十四卦歌诀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1-2]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说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1.《易》确立了二进制和十进制数。
    离开了十进制和二进制,今日世界的科学技术就没有了根基。可以参见聂文涛老师的网文《走出加法的世界》,全文短小精练,描述了从加法运算到高等数学的数字计算规律。天数和地数是二进制,由此确立十进制数。
    2、《易》确立了数学的任务。
    数学是用了描述世界和预见世界发展的。因此,才有数字对方位、对季节、对变化的计算。
    3.《易》开始了对除法和余数的研究。
    用四个四个数,然后观测余数,这种对数字规律的研究是从多久远的上古开始的啊!
    4.《易》启蒙了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黄帝内经》把这里的数字清晰的表达为万物的生成描述。由此出现了被无数中国人视为最神秘的河图。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数一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奇数)五个,地数(偶数)五个,五个方位拥有这些数字并且与特定的数字吻合(构成河图)。天数累加起来是二十五,地数累加起来是三十,天地之数总和是五十五,据此形成的变动和转化可以施展鬼神莫测的运算。
    计算大衍的数字用(蓍草)五十,用其中的四十九,分成两份凭此取象两仪,再挂出一个取象三才,把这两部分四个四个的数取象四季,如果有不够四个的剩余用手指夹起来取象闰月,所以要重新用手挂起来。(这样两部分如有剩余,在手指所夹的和就是四)。
    计算乾卦的数字用二百一十六,坤卦的数字用百四十四,两项一共三百六十,正是一年的日子。
    计算《易》上下两篇的数字用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正是天地万物的数字。
    因此,用四来衡量就形成易数,天地之数(十)的存在和八个方位的变化就形成了卦象,八卦成为天地之道的缩小版。把八卦用以拓展,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延伸八卦的作用,天下具有生机活力的事情都可以推算了。
    (八卦)彰显道的神妙和德的作用,因此可以用来应对一切,可以用来保佑自己如同神灵一样。孔子说:“了解变动和转化规律的人,难道了解神灵的所作作为吗?”
    简介商末,西伯侯姬昌被商纣王软禁期间,剔除《彖辞易》与〈象辞易〉之繁琐,创作《易占》六十四卦之卦辞与爻辞,原文仅有448句话,很简略,不包含“五行,干支”等推演。八卦相传是伏羲氏画的。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与“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 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 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汉末儒生将“周易” 改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名称
    汉 帛书周易(20张)“周”的解释: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易”的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干”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8.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而现在说的《周易》本身不是道教的书籍,道教是出自与农民起义军的组织五斗米道,为了秘密传播假托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为鼻祖,以周易等古书为经典,而《周易》和老子相差千年.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周”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概述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象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乾 天 健 坤 地 顺 震 雷 动 巽 风 入 坎 水 陷 离 火 丽 艮 山 止 兑 泽 悦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如《蒙卦》: 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传”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彖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 文言 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 系辞传 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 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推展的重要依据。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 杂卦传 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

    q4:六爻有那些经典古籍?

    火珠林 卜筮正宗 增删卜易 易隐 易冒

    q5:六爻老师,看幸福

    从卦上看,申子辰三合父母局冲世,说明楼主与家人,特别是长辈有矛盾,若问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对卦主而言,幸福就在与家人和谐相处,只要和谐相处了,你会发现,真正的幸福其实就在心里。

    q6:六爻详解

    郭敦顒回答:

    六爻的详解内容很多,对此最好是看《易经》原著或通俗的版本,从中进行了解,这里对六爻作一简介——

    爻是易经中卦象的横线(爻线),分两种:阴爻--,阳爻-,分别表示阴性和阳性,这很形象,从数学的角度说也可分别称之为虚线与实线。

    一爻就是在阴爻--或阳爻-的一条基本线条虚线与实线中,是两种可能性,数学式是21=2(是二进制的起源——微积分创立者之一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的观点);23=8,所以由3条爻线的组合是8种,于是产生了八卦,每一卦都是三爻,由下而上竖向排列,下面用横向排列代之,八卦的名称与属性是:

    乾-、-、-,积极,父;坤--、--、--,献身,母;

    震-、--、--,激发,长男;巽--、-、-,柔,长女;

    坎--、-、--,神秘,中男;离-、--、-,优美,中女;

    艮--、--、-,坚固,少男;兑-、-、--,快乐,少女。

    26=64,由6条爻线的组合就是64种卦象,从而产生了64卦。

    64卦的产生有个较简易的摇卦法。一次随机掷三枚硬币,上面为两正面一反面者记为-,上面为三正面者上记为-′,上面为两反面一正面者记为--,上面为三反面者记为--′;如是连续掷六次三枚硬币,由下往上记录,第一次的结果记为底(下)线,第六次的结果记为上线。-′或--′称为变爻。在记本卦时,-′或--′分别按-或—记,而得出本卦的卦象。

    在64卦中,每一卦都有其卦辞,讲述该卦的主要内容要预测的结果;在一卦中往往会有一到多个变爻(也有少数没有变爻的),按变爻-′或--′和其所在的位置有不同的爻辞,爻辞的基本精神是从卦辞的不同反面认识事物,在预测中给出不同的设想,从而从正反两方多方判断事物较正确预测未来。

    (参阅当代易学新著《易经——第一号成功预测》,[英]克利斯朵夫•巴克特著,陈伟译)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相关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最新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最新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