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圣人,元圣周公-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内容导航:
  • 周公是圣人吗?
  • 解梦的那位周公、孔孟口中的圣人,到底什么来头?
  • 为什么说周公是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的第一个大圣人?
  • 孔子一生最崇拜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是谁
  • 周朝有哪些文明成果?
  • 周公给中国的影响。
  • q1:周公是圣人吗?

    他是中国传说中一个算卦的。很有本事,上天都对他没办法,最后修成正果。
    小时候看过他的小说。很有意思 ,很有神话色彩

    q2:解梦的那位周公、孔孟口中的圣人,到底什么来头?

    当一个人物的活动,对其所在环境或社会的历史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而被载入史册时,他就成了所谓的"历史人物"。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但为什么说周公是第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呢?

    在上古时代,人们多是以氏族为单位进行聚居。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用来进行文字记录的途径和资源又非常之少,因此往往把一个氏族所取得的成就,归结在氏族首领一个人身上,使氏族首领成为今人眼中看似无所不能、亦人亦神的形象,我们今天所知的华夏早期文化中的伏羲、神农、炎帝、黄帝等形象,莫不如此。而真正以一己之智慧,奠基了我国三千年文明底色的个人,非周公莫属。

    周公,何许人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

    读过《论语》的人们一定记得,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孔子终其一生所致力于恢复的"周礼",就是由周公创制的。也正由于孔子常常梦到周公,并在梦中向周公请教,也才有了“周公解梦”之说。《尚书·大传》曾把周公的功劳具体概括为: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其中,"救乱"、"克殷"和"践奄"指的都是平定三监之乱(后文会提到),"建侯卫"指建立分封制,"营成周"指营建新都洛邑,"制礼乐"是说周公制礼作乐,"致政成王"就是周公摄政七年后,把政权交给周成王。

    我们对周公其实也不算太陌生。周公名旦,是武王的亲弟弟,不但辅佐武王伐纣,而且在武王去世后,又无视流言蜚语地忠心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直到成王亲政,这是我们了解周公的最流行的版本。

    通过孔子及其儒家集团对周公的"大力推广",周公成为了与黄帝、尧、舜、禹、商汤、文王和武王并列的"圣人",被尊为儒家的"元圣"。但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周公虽然是其中唯一不是"大领导"的人,但却是一个完全能够以充分、可信的文字记载支撑起来的真实的"人"。这一点,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老早就看出来了。他说:

    "中国古史所传述之圣人,如尧舜禹汤文武,其人其事,传说之色彩常胜于纪实。若论人物个性在中国历史上这明显表现,而具有真实重大影响者,则应自周公始。"

    ——钱穆《周公与中国文化》

    周公凭什么坐上中国"历史人物"的第一把交椅?

    首先,从影响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西周经过周公之手,才算真正建立起来了。我们都知道周朝的建立始于武王伐纣,而且武王伐纣,只带了三千"虎贲之士",加上敌军临阵溃散,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占了商的都城朝歌,纣王也觉得没面子,登上鹿台,穿珠戴玉,放一把火,把自己烧死了。

    "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纪》

    听上去是不是很轻松?

    如果真以为周朝这么容易就建成了,那就太天真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伐纣之后,这个新生的政权危机四伏,甚至可以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随时都可能被赶出朋友圈,甚至被封号。

    周武王身体不好,英年早逝,本想把王位传给辅佐自己伐纣的弟弟周公,但被周公拒绝了,说是要辅佐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周成王。

    武王伐纣之后,并没有立刻将商人的势力赶尽杀绝,也没有杀掉纣王的儿子以"永绝后患",反而以怀柔之心,将纣王的儿子武庚分封在殷地,让他来治理殷商遗民,并将自己的兄弟管叔、霍叔、蔡叔安排在附近,以期对武庚予以挟制,史称"三监"。结果武王去世不久,"三监"因嫉妒周公的摄政之位,便一起勾结武庚,武庚又串通了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一起作乱,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周公果断东征,前后花了三年时间,才平定了这次叛乱。

    这次平叛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消灭了武庚、管叔等几个"匪首",稳定了周王室的政权在当时方国林立的不稳定世界中的地位;而且周公还"顺便"消灭了武庚的几个本来不相干的"帮凶",也就是东夷——徐、奄、薄姑等几个国家,这就使得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远大于原来的殷商,更远超克商之前的周室,这大概是文王和武王做梦也不曾想到的。

    其次,从周朝稳定和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说,周公采取的分封制,不但稳定了周朝统治,而且促进了民族融合。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周公二次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为了巩固胜利果实,必然要采取措施防止潜在的反对势力再次作乱。周公所采取的措施,便是我们今天仿佛都知道,又仿佛不那么知道的分封制。[关于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后文提到的礼乐制,今后都会有专文介绍,敬请期待。]

    周公就像一名弓箭手一样,把姬姓子弟,和对于周王室有大功的功臣们,有目的地分"射"到各个战略要地,让他们为了自己和子孙的福祉,以包括但不限于武力的方式去征服当地的原住民,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国”。

    这些战略要地,可能是周公在刚刚结束的"二次东征"之中打下来的,也可能是之前仅仅声称"宗周"但并没有实际行动表示的,还可能原本就是"无主"的飞地,但周公看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说白了,就是派一批信得过的人去"开荒"。

    分封出去的,不仅有未来拱卫王室的各个新国的首领,还有相当一部分殷商的遗民。通过分封,周公绝顶聪明地把原来殷商遗民的格局彻底打散,让他们分散地跟着新的主人,也就是姬姓子弟去陌生的地方建功立业,不但最大程度地消弭了殷商故旧再度联合反周的可能性,而且还无意间促进了周人、商人与"夷人"之间的大融合(当时尚没有"民族融合"这个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周公才是西周三百年天下的真正的缔造者,因为无论二次东征也好,分封诸侯也好,决策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最后,从文化传承和文明进化的角度来说,周公创制的宗法、礼乐等制度文化,形成了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

    儒家被看作是礼乐文化的代言人,因此他们把制礼作乐的周公尊为"元圣",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把"分封制"看做西周初期对国民"工作"上的事务性安排,谁到哪里,做什么;那么"礼乐制"就是对包括上至天子下至奴隶的所有人的身份及其行为规范的进一步明确。

    那时候的"礼",相当于现在的制度性、法律性的行为规范,什么等级的人,在什么样的场合,应当有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得体的,都因为礼乐制的出现而有了具体的安排。五百年后的孔子所一心向往和想恢复的,便是周公制定的这套礼乐制度。也是因为对礼乐的推崇,孔子和后来兴起的儒家在我国历史上占尽了风光,在近代以来又被批的一文不值几近"断线"。

    尽管现在听上去,"礼乐制"显得无比呆板,像一个个方格子一样,把人安顿在里面,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缺少自由。但在三千年前,距离雅思贝尔斯所说的人类精神文明的"轴心时代"开始还有五百年的时候,周公却已经为他的子民提供了一整套安身立命的哲学!难怪有人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作为"圣人"的周公

    孟子对公都子说,大禹治水,周公兼并夷狄,和孔子作《春秋》,是中国古代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三位圣人。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钱穆先生将其解读为,大禹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能够战胜自然的天下之人;周公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有家国归属的人;孔子则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能够接受教化的人。

    "盖孟子之意,自有禹,而后有此人类之天下;自有周公,而后有此人类之中国;自有孔子,而后有此人类之教化;则周公之所以为圣,而其在中国历史上之真实地位,亦即据孟子之言而可想见其大概矣。"

    ——钱穆《周公与中国文化》

    综上所述,从影响历史进程、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西周经过周公之手,才算真正建立起来了;从周朝稳定和民族融合的角度来说,周公采取的分封制,不但稳定了周朝统治,而且促进了民族融合;从文化传承和文明进化的角度来说,周公创制的宗法、礼乐等制度文化,形成了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而言,周公作为我国第一位真正的历史人物,都实至名归,无可指摘。

    q3:为什么说周公是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的第一个大圣人?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周朝初年许多典章制度、文化措施的创立和周公联系起来,甚至说它们的许多篇章、许多条文都是周公制订的,于是周公遂成了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的第一个大圣人。这种对于周公个人的迷信与崇拜,大约起源于孔子。这里面有夸张演义,但也反映了相当程度的现实。

    q4:孔子一生最崇拜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是谁

    应该是庄周吧。庄周于:约前369—前286
    孔子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时间是对的上的。不过好像没有历史依据,算是我个人瞎猜的。ovo

    q5:周朝有哪些文明成果?

    想想曹操吧 月明星稀 乌雀南飞啊

    q6:周公给中国的影响。

    很多人知道孔子、老子,却不知道孔子和老子的老师,周公。实际上,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情,无非是倡导周公的政治理想和周礼文化,老子的《道德经》不过是周公整理编写的《周易》的读后感。道德经中的阴阳哲学,辩证思想,来源于周易,而非老子的创造。 周公姓姬,名旦。周公是黄帝的后代,这个姬姓,是中国一百八十多个大姓的始祖。可是有几个人能知道周公何须人也?有何功绩? 大概一般人只是从《封神演义》中知道有个周公,有的人从周公解梦这个词中知道有个周公。年龄大一点的人,可能在批林批孔时,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个周公。只知道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个人的名字。 多数人将周公和姜子牙当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更多的人,估计95%的人都分不清周文王与周公的区别,分不清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区别。 去年春天到咸阳拜周陵的时候,除过我们一家人,竟然再看不到什么人到这里来。这次到歧山拜周公庙的时候,大概只见到四五十个人。也有一些人给周公像磕头,但主要是为了算卦。像我与朋友这样,专门因为崇敬他而磕头的人,大概不会有几个人。 这是一件实在让人可叹的事情。这个伟大的人物,实在不该被后世遗忘。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圣人的人只有两位,周公与孔、孟,孟子是在唐宋以后增加进去的。周公被称为先圣,孔子被称为先师,周公要高于孔子。由于儒学有兴起,慢慢的出现了周孔并列的局面,周公被称为元圣,孔子被称为至圣。 这样的并列,如果孔子在世,一定会大骂的。因为孔子在世时常说他梦见比他早生了五百年的周公,可见他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在他老了的时候,梦少了,梦不到周公了,感叹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他感叹,他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他真的老了。 孔子的门生们,常感叹他们,没有一个能梦见周公,没有孔老师那样的德行。只有达到孔老师那样的境界,才可能梦见周公。 作为大圣人,讲究礼仪与道德秩序的孔子,绝不会想要与周公平起平座,只要能梦见周公就是莫大幸福了。 孔子因为春秋时代,战乱不至,礼崩乐溃,国王们不讲仁义,争强斗恨的打仗。老百姓不读书学习,道德下滑,民风刁蛮。因此孔子特别推崇周公时代人的的道德与文明,希望当时的社会能像周公时代一样,国泰民安,国王敬天爱民,百姓安居乐业。这大概是他推崇周公的社会背景。 当今天我了解了西方的历史之后,东西文明的东比,让我更体会到周公的伟大和对中国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我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大概不会比孔子少。整个冬天都在想着天气转暖后,到周公庙磕头。春天来了,我第一个出游的地方就是周公庙。 简单介绍一下周公吧。周公(名姬旦),不是周文王,而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出生于公元前1100年,到现在已有3100年历史。 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前1116)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周公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成王本是周公的侄子,在让成王归政后,周公由此称臣。 一,从周公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了人文社会,神不在重要了,家庭和人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文化传统一直保持至今。在周之前,商朝仍是多神论的,人比较迷信。无论是打仗或是决定重大事情,总是要用甲骨占卜。商朝时人们认为,国王的权力是来自上天的授意,王权神授,是天子,因此如果农民造反,就是违背天意的。然而如果真是如此,商朝灭夏朝就是违天意的,不合天道的,周朝灭商朝也是违背天道的,是不合天意的。 为了说明周朝也是符合天意的,周公提出了新的政治观念,“以德配天”。认为天命要求国王要有道德,有德才能承受天命,无德则是违背天命。商纣王残暴无德,因此已失去天命。周朝因为有德承受天命。虽然这仍有王权神授的思想,但却加上了一个条件,就是做国王要有德行。只有怜民,爱民的国王才叫有德的国王,才能承受天命。老天爷是不会让人一个无德的人,代表他行使权力的。 这一解释了不得,神权思想开始瓦解,中国开始进入了无神论社会。中国社会即使今天也有鬼神观念,但绝为像西方人那样相信神了,只是在需要神灵的时候才去把相信他。 周公让中国人早在公元前1100年就开始进入人文社会了。西方人直到300年前,仍然有君权神授的观念,因些西方人在此之前,缺少人文意识和家庭观念,很少有农民起义。直到300年前,才开始有了启蒙运动,打破神权思想,才开始进入人文社会。神权的迷信观念禁锢了西方人三千年的思想,直到今天美国仍有90%的人信神。周公让中国人的文明进步比西方人早了三千年。 二,几乎与周公时代的同时,现在的希腊那个地方曾有一个迈锡尼文明,结果被现在的希腊人的祖先灭绝了。这些希腊人刚从山林里跑出来,仍是野蛮人,看着城墙和房屋不知何用,直到二三百年后才进入文明社会。这些人从古埃及和波斯人那里,学来了文化,才开始出现像苏格拉底,柏拉图那样的哲学家。这些西方的哲人,比起我们的周公要晚多了。 当时的希腊人,仍是一个喜欢迷信的民族,也缺少道德伦理。因此出现了让人难以想像的希腊神话故事,而且那其中的神话人物,多数都是乱伦出生的。在周公之后的三百年,犹太人出现了先知的故事,人民仍将神话当成史实。 西方宗教发源于犹太教,这些宗教让你只相信自己的神,仇恨别人的神。因此二千多年来,西方社会经常为了天上的神打仗,直打到今天。美国人与恐怖分子的战争,不仍是为了神打仗吗。美国人仇恨共产主义,就是因为共产主义是无神论思想。 从周公开始,由于中国人不是很迷信神,更不是一神教,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包容精神。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为神打仗屠杀的事情,避免了西方两千多年来持续不断的罪恶。原因就在于周公让中国人早在三千年前就进入了人文社会。三,中国人今天的文化和礼仪,是周公创立的。周公倡导“礼刑结合”的治国模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不仅以法制国,也要以德治国,而且特别重视以德治国。他认为如果人民都养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就会自律,就会减少犯罪。而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就要通过各种礼仪来教化人民。因此周公在晚年,制定了很多中国人的礼仪制度,这些风俗习惯保留至今。 我们婚丧嫁娶的很多风俗,都来自于周公的创制。是周公让中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成了礼仪之邦。而当时的西方社会仍是原始社会,野蛮社会。 四,从周公开始,中国人讲究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慎用刑罚。而西方社会一直是以残暴治国,直到今天仍只知以法治国,不知以德治国。 五,在周公之前的商朝,各地的国王并非同姓氏,名义上为一个国家,实际上各自为政,国家很衰弱。周公建立了封建制,将全国土地和人口,以中央授权地方的形式,分封给自家族人。形成国王和诸候的明确关系,各诸候必须听命于国王。这从形式上保证了国家的强大和统一,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观念。在面对外来民族的入侵时,可以团结抗敌。 在人类文明史上,早先的文明都被野蛮的游牧民族灭绝了,仅有中国保留下来。统一的国家观念,统一的文化观念,是中国免于被消灭绝的重要原因。 周公开创封建制,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社会进步。当然,这仍不如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更强大。但比起早先的夏商部落文明来,是巨大的进步。 五,周公一直强调敬天爱民的政治观念,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将些奉为真理。中国历史上残暴恶劣的皇帝非常少,就是受这周公政治思想的影响。如果你看一看西方国家历朝历代的皇帝、国王的执政方式,你就知道那些没有教化的皇帝和国王是多么残暴。中国的皇帝和国王,比西方好多了。周公的政治哲学,让中国人避免了暴政。当然这只是相比西方历史而言。 六,周公为历史历代为臣的官员,树立了忠群报国的典范。在他的侄子国王小的时候,他一直摄政,从无二心,树立了一个道德典范。西方没有这样的典范,也没有这样的思想,因此在古罗马,当皇帝和国王是风险最大的职业。因为谁都想着将你杀掉,抢夺皇们。中国这样的事情比较少,如果有也多是自家人互相不服气。真坏为臣而不忠皇帝国王的人是少数,这避免了出现太多的政治动荡。 七,中国的哲学思想的源头在周公。周公的父亲周文王,在被商纣王抓起来后,在监禁期间将八卦演义成六十四卦。周公对周易做出了文字解释。 周易是中国哲学之母。而周易是由周公的父亲周文王和周公,共同编写完成的。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根,阴阳五行,辩证思考,这些基本的文化理念,便是由周易产生的。 西方社会直到一百五十年前的马克思,才产生了这种辩证哲学,唯物主义。而周公早在三千年前就形成了。因此中国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比较容易理解。 阴阳平稳,辩证思想,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思想其实早在周公时代就有了。如果仔细思考今天的中国文化和三千年前的中国文化,不仅一脉相承,而且几乎没有变化。 为什么?因为周公早在三千年年就将中国文化推向了极高的阶段。即使今天,西方人仍在信神,仍缺少辩证思想,仍热衷于走极端,仍缺少周公时代那些最基本的政治伦理。 来自于西方的阶级斗争和民主政治,说起来很先进,但都是一种残酷的竞争哲学,要斗争,要攻击,以攻击对手获取胜利。往往造成社会分裂,观念斗争。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如阴阳八卦图那样,首先有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也有内部的矛盾。应先强调和谐和统一,再转化内部矛盾,这样才比较符合天理。但西方的阶级斗争和民主政治,都是强调竞争,先激化矛盾,然而再形成和谐。每一次选举都对社会造成一次分裂和伤害。这是我从阴阳八卦图中理解的,也许我的看法不对。 总结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第一个重要的人物是黄帝,让中国人进入了农业文明社会。第二个便是周公,将中国文明推向极高境界。第三个是毛泽东,开创了平民政治,实现了中西文明的结合。其它人物,不过是历史的过客而已。如我前面所说,孔子不可是周公思想的传人,老子只是写了读后感。秦始皇结束了封建统治,让中国走向中央集权,形成了大一统国家。在谈论周公的文章里,我不知道还要那个历史人物值得一提。 中国国家正在兴起,中国文化将影响世界。由周公开创的中国文化,在新的时代里,也许会远播世界,和谐人类。 陕西歧山的周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文化的根。这里风水极好,原上有原,原后有山,原下是渭河。是最适宜古人耕作和生养的地方。还是母系社会有姜嫄,在此生下弃,以后又有后稷教民种地。再有周王朝在此确立中国文化。这里是华夏人脉之根,也是中国文化之根。到了周原,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好像在梦中来过这里。有一种寻根的体会。 对于一般人来说,他们到陕西想看兵马俑,汉阳陵,因为他们不了解周原,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其实对于真正懂文化的人来说,最值得一去的是周原。因为那里的高原与渭水,养育了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周公的父亲周文王,积善行仁,势力扩张很快。商纣王担心周文王强大之后,不利自己。找借口监禁了周文王,周文王在被监禁期间演绎八卦。长子伯益到河南救父,结果被商纣王杀掉,让周文王吃伯益的肉。让人不要相信文王是圣贤之人。文王装疯卖傻,真吃,从此纣王不再害怕文王。后西歧人给周王送美女和马,将文王救回。 文王后找来姜太公商讨灭商大计。在临死前嘱太子武王灭商,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消灭商纣王。建立周朝,追认父亲为周文王。建周次年,武王去世,其子周成王继位,由于年幼,由其叔父周公代为执政。 周公对原来商纣王的子民,进行安置。这与西方社会的战胜之后的灭族和当奴隶的传统大不相同。体现的是仁政,中国特色。但由他的两个弟弟代为监督。但周公的两个弟弟与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用三年时间平息了叛乱。仍然没有消灭其人民,只是警告他们,周王朝是代天行义,如果违背天命,今后不饶。 周公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确保了当时的社会稳定。这也是西方文化所没有的。因此西方社会经常出现争夺皇位的政治屠杀和动乱。周公确立了一系列政治伦理和家庭论伦理,一直为所世所尊崇。 公元前779年,周幽王被少数民族犬戎打败。周朝迁都洛阳,西周灭亡。由于王室衰微,再也形不成统一的政权,中国陷入到诸候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在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战乱后,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不仅结束了长期的战乱,而且将中国推向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社会。而直到今天,欧洲大陆仍然是诸候国,才开始一步步的结盟,组建一个联邦制的共同体。 根据姓氏判断,你是否是黄帝和周公的后人和亲属: 在华人的数以千计的姓氏当中,最古老的是姬姓。姬姓的族人可以说是黄帝的嫡系后裔,这个姓氏具有将近5000年的悠久历史。全世界的华人都自称是“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炎帝与黄帝)”,他们和姓姬的族人有什么分别呢?缘源是这样的,在中华民族繁衍与发展的过程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但是黄帝的子孙很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他们分封在各地,多数以地名为姓氏。 在中国的宗法制度下很注重长子嫡孙,也就是嫡系子孙,黄帝的嫡系后裔长期以来保持着“姬”姓,其他的非嫡系子孙就不姓“姬”了。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在远古时代,黄帝是轩辕氏部落的首领,他与炎帝都出自少典氏,这两个部落经过一场坂泉之战(坂泉在今河北涿鹿东南,因此,又称涿鹿之战),炎帝被打败,合并为炎黄部落。于是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 接着,黄帝领导的炎黄部落又打败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都姓姬,他们是今天的炎黄子孙的远祖,也是姬氏族人的远祖。后来,黄帝的家族越来越大了,他的后裔陆续分封在各地,成为其它的姓氏,构成中华民族的主流。 然而黄帝嫡系子孙(长子、长孙……)世世代代仍旧以姬姓相沿袭,直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姬昌)父子,仍然继承着祖传的姬姓,建立了中国最长的王朝——周朝,奠定了家庭及宗族之间伦常关系以及封建制度。周公执政后,将其家族分封统治全国。你的姓氏即使不是发源于姬姓,但在三千年的历史中,由于相互通婚,大概每一个中国人的血统都是以姬姓为主体。 中华之大,中华历史渊源流长,自古以来有夏商周历代!自周为中华之文化记录史也!周文王收百子而赐以百姓!故才有中华百家姓也! 百家大姓中出自姬姓的有:〔按人口排列〕 李 姬姓王 张 姬姓刘 陈 姬姓杨 赵 黄 姬姓周 姬姓吴 徐 孙 姬姓胡 朱 高 林 何 姬姓郭 马 罗 梁 宋 姬姓郑 谢 姬姓韩 唐 姬姓冯 姬姓于 董 萧 姬姓程 曹 袁 邓 许 傅 姬姓沈 姬姓曾 彭 吕 苏 卢 姬姓蒋 姬姓蔡 姬姓贾 丁 姬姓魏 薛 叶 姬姓阎 余 姬姓潘 杜 姬姓戴 夏 钟 汪 田 任 姜 范 方 姬姓石 姚 谭 廖 邹 熊 金 陆 郝 孔 白 崔 康 姬姓毛 邱 孟 秦 江 史 顾 姬姓侯 姬姓邵 龙 姬姓万 姬姓段 雷 钱 汤 尹 黎 易 姬姓常 武 乔 贺 赖 姬姓龚 文 其中出自姬的有: 按人口排列〕 姬姓王 姬姓刘 姬姓杨 姬姓周 姬姓吴 姬姓孙 姬姓胡 姬姓郭 姬姓郑 姬姓韩 姬姓冯 姬姓于 姬姓程 姬姓沈 姬姓曾 姬姓蒋 姬姓蔡 姬姓贾 姬姓魏 姬姓阎 姬姓潘 姬姓戴 姬姓石 姬姓毛 姬姓侯 姬姓邵 姬姓万 姬姓段 姬姓常 姬姓龚 因此说大多数姓都出自姬姓~~~~~~~~~

    上一篇:上一篇:
    下一篇:下一篇:
    •  标签:  
    •  
    • 评论列表

    相关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