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成语典故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1]
典源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
【标题】:短歌行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内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挺简单的,就略了吧?
【周公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于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o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参见人体部·头面“三握发”、器用部·饮食“三哺”、政事部·议政“吐握”。
惊弓之鸟
【出处】
典出(西汉·刘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用例】
(唐·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解说】
战国时,六国合纵,并力拒秦,赵国遣魏加往楚国谒春申君。加问曰:“君已有将乎?”春申君答曰:“有矣,吾命临武君为将。”加曰:“吾少时好射,今以射为喻,可乎?”春申君曰:“无妨。”加曰:“一日,更羸与魏王在高台之下,仰首而见飞鸟。更羸语魏王曰:『吾可引弓虚射,令飞鸟下坠。』魏王惑而问曰:『射术可至此乎?』更羸曰:“可也。”须臾,一雁自东飞来,更羸便引弓虚射,雁果下坠于地。魏王惊曰:『射术竟可如斯也!』更羸解之曰:『此乃伤雁也。』魏王奇之曰:『汝何以知之?』更羸答曰:『其飞缓而声凄。飞缓乃旧伤未愈;声凄乃失群伶仃,内心惊恐,一闻弦音,便振翅高飞,致旧创迸裂,下坠落于地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军所败,若惊弓之鸟,不可命之为拒秦之将也。”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意思是: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吐哺”指的是“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出自“《史记》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意思是:周公见到贤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马上接待。
那都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天下人的心自然会归顺的
【周公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于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o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另参见人体部·头面“三握发”、器用部·饮食“三哺”、政事部·议政“吐握”。
惊弓之鸟
【出处】
典出(西汉·刘向《战国策·卷十七·楚策四》):“天下合从。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曰:‘君有将乎?’曰:‘有矣,仆欲将临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时好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异日者,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至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孽,不可为拒秦之将也。”
【用例】
(唐·房玄龄《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四十一·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鉴之所甚惧也。”
【解说】
战国时,六国合纵,并力拒秦,赵国遣魏加往楚国谒春申君。加问曰:“君已有将乎?”春申君答曰:“有矣,吾命临武君为将。”加曰:“吾少时好射,今以射为喻,可乎?”春申君曰:“无妨。”加曰:“一日,更羸与魏王在高台之下,仰首而见飞鸟。更羸语魏王曰:『吾可引弓虚射,令飞鸟下坠。』魏王惑而问曰:『射术可至此乎?』更羸曰:“可也。”须臾,一雁自东飞来,更羸便引弓虚射,雁果下坠于地。魏王惊曰:『射术竟可如斯也!』更羸解之曰:『此乃伤雁也。』魏王奇之曰:『汝何以知之?』更羸答曰:『其飞缓而声凄。飞缓乃旧伤未愈;声凄乃失群伶仃,内心惊恐,一闻弦音,便振翅高飞,致旧创迸裂,下坠落于地也。』今临武君尝为秦军所败,若惊弓之鸟,不可命之为拒秦之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