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天行健八句话解释,300个出自易经的好名字-凯发k8官网下载客户端中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是什么意思?

这是《易经》乾卦的卦辞.乾代表了天,中国文化是乾代表了天体,现在的名词就是宇宙.《周易》就是文王的思想,也就是孔子所效法的.
文王解释宇宙,是永远在转,永远在动,没有一分一秒停止,假使一秒停止,不但地球完了,没有人类了,整个宇宙也垮了,所以宇宙是动态的.这就是中国的哲学了.
我们有两位现代的学者是在思想界很有影响力的,他们评论中国文化,属于静态的.我对他们说,老兄,谁告诉你们中国文化是静态的?讲中国文化,第一部书就是《易经》,里面就告诉了你“天行健”,宇宙没有静态,永远是动的.中国文化并不主张静态的宇宙.
人生也是这样,要不断求进步.静是缓慢的动态,没有真正绝对的静.譬如人坐在椅上好像很静,其实并不静,身上的血液正在分秒不停地循环,各个器官也都各司其职地工作着.
“天行健”是永远强健地运行.“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教我们效法宇宙一样,即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要效法水不断前进,也就是《大学》这部书中引用汤之盘铭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道理.人生思想、观念,都要不断的进步.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即是落伍.
所以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包括各方面很多意义,可以说孔子的哲学,尤其人生哲学的精华,都集中在这两句话中,它可以从消极的、积极的各方面看,看宇宙、看人生、看一切.我们自己多多去体验它,应该了解很多的东西.

易经名句,天行健,等,什么意思

你好。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为天,天就是乾卦之象,天,主阳,阳主动。故,在这里不说乾卦的卦象,而说【行健】者,这是乾卦的【德】。别的卦,都说卦名,而在此,以乾卦的【德】代替卦名,也就说明六十四卦都有【天行健】的【德】(也有坤卦的【德】)。下面的【君子】都是有【德】者通称。
健之行,乃【刚】,不可抗争。

天行健 地势坤 全部的八句内容是什么?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译文: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龙或腾跃而起,或退居于渊,均不会有危害",因为能审时度势,故进退自如,不会有危害。"龙飞上了高空",象征德高势隆的大人物一定会有所作为。"龙飞到了过高的地方,必将会后悔",因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尽头,必将走向自己的反面。"用九"的爻象说明,天虽生万物,但却不居首、不居功。

出自:《周易·乾卦》

扩展资料: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解释周易"天行健"全段译文?

乾: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君子因此应自觉地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坤: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因此要胸怀宽阔,待人厚道。
巽:风一阵接一阵地吹,象征深入;君子就是这样发布命令,进行管理。
震:雷声接连轰响,象征震惧;君子因心存恐惧而自觉地修德省过。
坎(应为“讼卦”):原文“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做事谋始。”天和水行走方向相反,象征争讼。君子因此领悟到做事的开始就要考虑如何做好。
离(应为“同人卦”):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兑(应为“履卦”):上面是天下面是泽,象征行为合礼;君子因此要划清上下界线,端正百姓的思想认识。
艮(应为“谦卦”):天地里长出高山,象征谦逊。君子因此要减少多的,补充少的,权衡事物轻重,用措施促进各方面平衡。

为什么现代人不学易经?

这个问题呢,我重新思考了一番,觉得应该这么回答你:
1、确实有人用计算机二进制、刘子华的十大行星来为周易添光,就算事实如此,当年苏联有个化学家因做梦提出“苯”的化学式,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倡大家都去做梦呢?
2、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古老的文化,像周易、心学等等,这些东西和现在教育根本不在一个话语系统里面,现在人很难入门。像周易,做学问的就是扯扯辩证法,搞实用的就是算命、看风水。像儒家的心学,现在的人也是往哲学上扯,什么真理与实践的关系,我看这样的书三尺高了,基本上都是似是而非。(听上去没什么不对,但实践起来没一点用处。)
3、久远高深之物,没有正师指点,想用现在的逻辑思维去研究,那只能是南辕北辙、越扯越远。只能等到量子力学深入民心以后吧,现在我们观念还停留在牛顿的经典时空观里面,想用这个研究周易,没门!

为什么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易经?

南怀瑾是非常出名的佛学家和国学大师,他一生在多个方面都非常有造诣,不只是佛学和国学,他穷尽一生想要去参透很多人生哲学,他阅卷无数,终成大师,但是身为佛学家的南怀瑾却劝诫众人不要轻易去佛学和易经,其实这是因为佛学的内容非常宽泛,而且学习佛学一定要诚心诚意,如果人只是想找一个精神寄托,那这样的人是不配进入佛学的,所以南怀瑾劝人不要轻易学佛学。

一、学心不诚的人,对于佛学是一种玷污

南怀瑾开始是在内地去推广佛学,后来他又不顾年纪飞到台湾定居几年,也是为了坚守对佛学国学的推广,后来到年龄太大了,所以他又回到了内地。而佛教的起源是源于一个汉武帝的梦,根据史料的详细记载,在东汉时期,有一个汉明帝,在一天睡觉的时候,梦见了一个头顶戴着白光的金甲神人,那个神仙是出现在当时东汉国家的西方。明帝认为这是上天派下来的天神,所以他一定要找到这个西方的金甲神人。

二、佛教博大精深,所以很多人需要一生去钻研

佛教是中国人比较喜闻乐见的教派,其是东汉明帝的时候传入了中国,传言是汉明帝在梦中看到一个头顶上带有白光的人金甲神人现身西方,第二天,汉明帝便召集群臣,将这个奇怪的梦说给了他们听,大臣分析这个神人应该是西方印度国家的一个圣人,所以汉明帝就派人去西方寻找这个神人的原型,最后,大官带着佛画回来,佛教自此在中国流程开来。

南怀瑾对于佛教来说,是一生所追求的梦想,因为他一生都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宣扬国学佛学,让更多人知道国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很多人对佛教非常感兴趣,也是因为南怀瑾。

相关内容
热门文章
  • 1、
  • 2、
  • 3、
  • 4、
  • 5、
  • 6、
推荐内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网站地图